2025年4月,中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集中突破期,全国25座项目在核准批复、主体开工、技术攻关及投产发电等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当月新增核准装机容量380万千瓦,累计开工规模达1.2亿千瓦,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这些进展标志着我国抽水蓄能产业进入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的新阶段,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核心支撑。
核准批复与规划布局
本月,国家能源局集中批复5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包括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0万千瓦)、云南西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0万千瓦)、内蒙古巴彦淖尔太阳沟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40万千瓦),以及青海格尔木南山口、德令哈两座电站,总核准装机容量380万千瓦。广西南宁项目总投资83.6亿元,设计年发电量17.3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3.1亿千瓦时,综合循环效率75%,全生命周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0万吨,计划2030年全容量投产。云南西畴项目位于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乡,额定水头655米,最大水头672米,采用“一洞四机”布置,引水隧洞直径6.8米,压力钢管采用620MPa级高强钢(板厚42mm),水压试验压力7.2MPa,焊缝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99.3%。内蒙古太阳沟项目规划建设4台35万千瓦机组,上水库正常蓄水位995米,死水位945米,调节库容1120万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8米,坝顶长度317米,填筑量280万立方米。青海格尔木南山口项目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配套光伏资源360万千瓦,形成“抽蓄+光伏”一体化开发模式。
区域布局方面,华东、华南、西北地区成为建设重点。广东省以26.2GW规划装机规模领跑全国,福建、浙江、江苏三省合计占比超30%。福建省重点推进厦门、永安、宁德等6个项目,总装机容量720万千瓦,其中厦门抽蓄电站地下厂房主洞室尺寸168米×26米×54米,围岩支护采用Φ32自进式锚杆(长度9m@1m×1m)与C30喷射混凝土(厚度35cm),变形量控制在10mm以内。西北地区依托甘肃黄龙(210万千瓦)、青海格尔木(240万千瓦)等项目,形成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配套储能体系。甘肃省黄龙电站位于陇南市武都区,额定水头408米,最大水头426米,下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沥青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84.5米,裂缝控制采用聚脲涂层(厚度3mm,延伸率≥450%)。
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4月新开工项目包括安徽宁国龙潭(120万千瓦)、江西奉新(120万千瓦)、广东电白(120万千瓦)、湖北秭归(140万千瓦)、湖南安化(120万千瓦)、重庆武隆(120万千瓦)等6座电站,总投资达492亿元。安徽宁国龙潭电站位于宣城市宁国市霞西镇,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组成,上水库正常蓄水位995米,死水位945米,调节库容1120万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8米,坝顶长度317米,填筑量280万立方米,面板接缝采用GB止水铜片(厚度1.2mm)与SR防渗盖片双重防护,渗透系数≤1×10⁻⁷cm/s。江西奉新电站位于宜春市奉新县澡溪乡,输水系统总长度4.2公里,尾水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0.8-1.2米,抗渗等级W10,伸缩缝采用铜止水与橡胶止水双重密封。广东电白电站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罗坑镇,地下厂房主洞室尺寸168米×26米×54米,岩锚梁浇筑精度±0.8毫米,承载能力通过2×550吨级桥机静载试验;围岩支护采用Φ32自进式锚杆(长度9m@1m×1m)与C30喷射混凝土(厚度35cm),变形量控制在10mm以内。湖北秭归电站位于宜昌市秭归县磨坪乡,总投资98.5亿元,设计年发电量21.82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9.10亿千瓦时,综合循环效率75%,全生命周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40万吨。
施工建设与技术突破
在建项目呈现三大技术特征:高水头机组应用、智能建造体系及生态工程创新。河北丰宁电站二期工程实现700米级水头压力钢管安装,采用620MPa级高强钢,焊缝磁粉检测Ⅰ级合格率100%;江苏句容电站完成首台机组定子吊装,机组额定水头655米,发电工况效率92.5%,压力脉动≤3%。广东肇庆浪江电站投用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变速抽水蓄能机组,配备国产化SFC-5000调速器(调节速率15MW/s,转速控制精度±0.05%),监控系统采用全国产芯片,数据丢包率≤0.005%。福建永安电站完成4台300兆瓦机组签约,机组转轮直径4.8米,最高效率92.5%,振动摆度≤80μm。云南西畴电站实施“光伏+抽蓄”一体化开发,按装机容量3倍配套光伏资源(360万千瓦),同步建设三级生态流量监控网络,下泄流量动态调控范围0.6-1.2m³/s,溶解氧、氨氮等6项水质指标实时监测响应时间≤10秒。
智能建造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安徽金寨电站应用BIM+GIS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地质模型、施工进度、质量监测模块,临时占地面积从111公顷缩减至86公顷,管线碰撞率降低85%,节约返工成本1200万元;堆石坝填筑采用北斗定位智能碾压系统(轨迹偏差≤10cm,平面精度5mm+1ppm),压实度≥98%。浙江泰顺电站引入TBM“天目山号”掘进机(刀盘推力4200kN,扭矩5000kN·m),配备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与智能化衬砌台车,日进尺18米,超挖量≤12cm,较传统钻爆法效率提升3.5倍。辽宁清原电站完成地下厂房顶拱开挖支护,采用玻璃纤维锚杆(抗拉强度850MPa)与高压帷幕灌浆技术(压力4.5MPa,水泥掺量18%),支护后岩体声波波速从2800m/s提升至4300m/s,渗透系数≤1×10⁻⁶cm/s。
核心技术国产化进程
设备制造领域取得里程碑突破。东方电气自主研制的350MW可逆式机组在辽宁岫岩龙潭电站通过预可行性审查,转子磁轭叠片间隙≤0.05mm,轴线摆度≤80μm;南瑞继保HN-3000监控系统在广东清远下坪电站投用,支持IEC 61850 Ed2.0通信规约,全站设备响应速度达50ms级;平高电气550kV GIS设备在湖北秭归电站完成雷电冲击耐受电压1550kV测试,短路开断电流63kA,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工信部数据,2025年一季度抽水蓄能核心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95%,较2020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可逆式机组转轮、调速器、监控系统等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高压电缆、GIS设备国产化率分别达92%和89%。
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设备技术规范》(GB/T 40560-2025),明确机组效率、振动、压力脉动等52项核心指标;生态环境部修订《抽水蓄能电站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要求新建项目环保投资占比不低于3%,水土流失治理率≥90%,植被恢复率≥85%。
政策支持与标准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十四五”期间实施总量管控与动态调整机制,要求各省按“能核尽核、能开尽开”原则推进项目核准。四川省率先出台配套政策,规定常规抽水蓄能电站按装机容量3倍配套光伏资源,混合式电站按2.5倍配套,允许风电规模置换部分光伏指标。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装机容量突破10GW,对纳入规划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简化林地、环评审批流程。
生态环境部强化环评约束,要求新建项目环保投资占比不低于3%,水土流失治理率≥90%,植被恢复率≥85%。云南西畴电站配套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300吨,菌棒成活率92%)、技能培训中心(年培训800人次,就业率85%),移民人均年收入≥2.6万元(较搬迁前增长40%)。广东电白电站实施格构梁护坡12万平方米(C25混凝土,格构间距3m×3m)、锚杆框架梁8.6万延米(Φ25@3m×3m),喷混植生42公顷(草种配比:狗牙根60%+高羊茅30%+灌木10%),植被恢复率91%。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投资拉动效应:4月新开工项目带动水泥消耗68万吨(42.5级占比75%)、钢材12万吨(HRB400E螺纹钢8万吨,Q345B钢板4万吨),创造就业岗位1840个(本地务工占比73%,人均月收入4800元),关联运输、商混、预制构件等产业产值超12亿元。安徽宁国龙潭电站建设期需炸药3600吨,带动运输车辆320台(日均运量2.1万吨)、商混站4座(日均产能6000m³)、预制构件厂2家(年产管片8万环)。
能源转型贡献:当月投产的广东梅州抽蓄二期、福建厦门电站等项目,年增调峰能力18%,减少火电启停900次/年(单次成本12万元),提升新能源消纳15.1亿千瓦时/年,电压合格率升至99.92%。江苏句容电站投运后,年节约标煤34万吨(折合原煤4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0万吨、二氧化硫1.2万吨、氮氧化物0.8万吨。
减排效益:全行业年度二氧化碳减排量预计达320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2万公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2万吨、0.8万吨,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2.3%。云南西畴电站配套360万千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43.2亿千瓦时,可替代标煤13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30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公开文件、各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主要能源央企工程进展报告及权威行业统计平台。
-
行业新闻2025-05-23
-
行业新闻2025-05-21
-
行业新闻2025-05-20
-
行业新闻2025-05-19
-
行业新闻2025-05-16
-
行业新闻2025-05-15
-
行业新闻2025-05-14
-
行业新闻2025-05-13
-
行业新闻2025-05-12
-
行业新闻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