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皖发改能源〔2025〕35号),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通过投资决策。该项目作为《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总投资80.2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18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6.24亿千瓦时,综合循环效率75%,全生命周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6万吨。项目建成后将承担华东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任务,提升长三角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与西电东送通道运行效能,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项目核准与前期工作推进
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于2023年8月启动投资主体竞争性比选工作,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综合评分第一中选,成为项目开发主体。2024年4月10日完成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2024年11月20日通过《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环审〔2024〕187号),2025年1月21日获安徽省发改委核准批复。项目选址芜湖市弋江区峨桥镇,距合肥市直线距离120公里,距芜湖市中心25公里,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组成,静态投资74.3亿元,动态总投资80.2亿元,资本金占比20%(16.04亿元)。
工程地质与枢纽布局技术参数
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江汉盆地东缘,基岩为泥盆系石英砂岩,岩体饱和抗压强度108MPa,变形模量28GPa,渗透系数1.5×10⁻⁶cm/s,RQD值85%,属Ⅱ类围岩。地下厂房顶拱埋深320米,围岩完整性系数0.72,采用Φ32自进式锚杆(长度9m@1m×1m)与C30喷射混凝土(厚度35cm)联合支护,围岩变形量控制在10mm以内。
上水库:位于浮山山顶北侧西形冲沟源洼地,正常蓄水位653米,死水位633.5米,总库容1808万立方米,调节库容1144万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5米,坝顶长度317米,填筑量256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面板厚度28cm(防渗层)+12cm(整平层),面板接缝采用GB止水铜片(厚度1.2mm)与SR防渗盖片双重防护,接缝位移允许值±25mm。
下水库:位于浮山北侧湖荡洼地,正常蓄水位370.5米,死水位334.0米,总库容162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1160万立方米。改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84.5米,加厚加固混凝土量12.6万立方米,面板裂缝控制采用聚脲涂层(厚度3mm,延伸率≥450%)。
输水系统:采用“一洞四机”布置,总长度4.2公里,引水隧洞直径6.8米,设计最大水头286米,额定水头276米,水头损失系数0.018。压力钢管采用620MPa级高强钢(板厚40mm,屈服强度≥620MPa),水压试验压力6.8MPa,焊缝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99.2%,磁粉检测Ⅰ级合格率100%。
地下厂房:主洞室尺寸168米×26米×54米,岩锚梁安装精度±1.0毫米,承载能力2×500吨级桥机(主钩起重量500t,副钩100t),8度抗震设防,通风系统换气次数6次/小时,温度梯度≤0.5℃/米,应急照明系统照度≥50Lx(持续120分钟)。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环保总投资9277万元,占动态总投资1.13%,实施六大生态工程:
水质保障:设置三级生态流量监控网络,下泄流量≥0.6立方米/秒(枯水期)至1.2立方米/秒(丰水期),配备2座自动测报站实时监测溶解氧(≥5mg/L)、pH值(6-9)、氨氮(≤0.5mg/L)、总磷(≤0.3mg/L)、COD₆Cr(≤30mg/L)、浊度(≤20NTU)等6项指标,数据采集间隔5分钟/次,异常数据触发声光报警(响应时间≤10秒)。
水土保持:治理边坡58公顷,实施格构梁护坡12万平方米(C25混凝土,格构间距3m×3m),锚杆框架梁(Φ25@3m×3m)8.6万延米,喷混植生(厚10cm,草种配比:狗牙根60%+高羊茅30%+灌木10%)面积42公顷,种植马尾松12万株(成活率≥95%)、刺槐8万丛(株高≥1.5m),植被恢复率91%。
固废处理:278万立方米开挖料综合利用率96.5%,建设2处表土堆放场(容量15万立方米,防尘网覆盖率100%)、3处弃渣场(容量420万立方米,挡渣墙高度8m,顶宽2m),危废暂存间防渗系数≤1×10⁻⁷cm/s(HDPE膜厚度2mm),废机油年处理量12吨。
地下水和土壤保护:上、下水库采用全库盆防渗(渗透系数≤1×10⁻⁷cm/s),地下厂房外围设置排水廊道(排水量≤5m³/d),施工期废水处理达标回用率100%,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
电磁环境控制:500kV GIS设备周边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0.1mT,地下电缆采用双层屏蔽结构(屏蔽效率≥90dB)。
移民安置:搬迁84户(砖混结构住房,户均110平方米,抗震设防烈度7度),配套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年产300吨,菌棒成活率92%)、技能培训中心(年培训800人次,就业率85%),确保移民人均年收入≥2.6万元(较搬迁前增长40%)。
智能建造与工程管理创新
BIM技术应用:建立五维建筑信息模型(集成地质、结构、进度、成本、安全模块),优化施工总布置方案,临时占地面积从111公顷缩减至86公顷,减少耕地占用127亩,碰撞检测修正管线冲突点236处,节约返工成本820万元。
混凝土温控:配置2×4.5m³强制式搅拌楼(生产率540m³/h),出机口温度≤12℃(一级制冷),入仓温度≤14℃(二级制冷),通水冷却水温8-10℃(三级制冷),大体积混凝土最高温升≤25℃,内外温差≤20℃,温度监测点间距8m×8m(共布设3860个)。
安全监测:布设386个自动化测点,包括多点位移计(精度0.01mm,量程50mm)监测围岩变形、锚索测力计(精度0.5%FS,量程3000kN)监控支护应力、渗压计(精度0.1%FS,量程1MPa)检测地下水位,数据采集频率达1次/分钟,异常数据触发三级预警机制(黄色预警:偏差10%-20%;橙色预警:20%-30%;红色预警:>30%)。
施工机械数字化:32台套大型设备安装北斗定位终端(平面精度5mm+1ppm,高程精度10mm+1ppm),实时监控碾压轨迹偏差≤10cm,运输路径优化算法使土石方运距缩短18%。
经济社会效益量化分析
直接效益:施工期消耗水泥68万吨(42.5级占比75%,32.5级25%)、钢材12万吨(HRB400E螺纹钢8万吨,Q345B钢板4万吨)、炸药3600吨(2号岩石乳化炸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840个(本地务工占比73%,人均月收入4800元),带动运输车辆320台(日均运量2.1万吨)、商混站4座(日均产能6000m³)、预制构件厂2家(年产管片8万环),关联产业产值12亿元。
运营效益:年发电收入7.2亿元(含容量电价2.4亿元,电量电价0.25元/kWh),税收贡献2.8亿元(增值税1.1亿元、所得税0.9亿元、附加税0.8亿元),配套产业年产值6.8亿元(旅游业3.2亿元、物流业2.1亿元、服务业1.5亿元)。
电网支撑:提升华东电网调峰能力18%,减少火电调峰启停900次/年(单次启停成本12万元),节省标煤34万吨/年(折合原煤47.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年(脱硫效率95%)、氮氧化物0.8万吨/年(SCR脱硝效率85%)、烟尘0.3万吨/年(除尘效率99.9%)。
碳减排效益:全生命周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7.6万吨(等效再造35平方公里森林碳汇),减少温室气体强度0.12吨/万元GDP,助力安徽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5%。
设备国产化与技术突破
核心设备:东方电气研制300兆瓦可逆式机组(转轮直径4.8米,额定转速375r/min,飞逸转速600r/min,额定水头276米时出力306MW,最高效率92.5%,空化系数σ=0.025);平高电气550kV GIS(额定电流4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63kA,雷电冲击耐受电压1550kV,SF₆泄漏率≤0.1%);南瑞继保SFC-5000调速器(转速控制精度±0.05%,接力器行程波动≤0.1%,调节速率15MW/s);中国电科院HN-3000监控系统(控制周期50ms,SOE分辨率1ms,通信规约支持IEC 61850 Ed2.0)。
技术突破:高水头机组水力稳定性控制(压力脉动≤3%,振动摆度≤80μm);深埋地下厂房围岩时效变形控制(3年累计变形≤8mm,收敛速率0.02mm/d);智能碾压系统轨迹偏差≤10cm(北斗定位精度平面5mm+1ppm,高程10mm+1ppm);BIM+GIS数字化移交(模型轻量化率85%,属性信息完整度100%)。
工程施工与进度管理
截至2025年5月,累计完成投资5.92亿元(占比7.4%),施工准备期完成:
场内道路:新建18公里(路基宽8米,泥结碎石路面厚25cm,最大纵坡8%),改建7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8cm)。
施工供电:建设35kV施工变电站2座(2×10MVA,出线间隔8回),架设35kV线路12公里(导线型号JL/G1A-185/30)。
临时设施:建设营地4.8万平方米(活动板房防火等级A级),钢筋加工厂2座(月产能3600吨),预制构件厂1座(月产管片2000环)。
关键节点:通风兼安全洞于2024年12月贯通(长度1268米,断面尺寸8m×7m),洞内氧气浓度≥19.8%(海拔校正值),粉尘浓度≤1.2mg/m³(湿式除尘效率92%)。计划2025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招标,2026年3月启动大坝填筑,2028年6月首台机组试运行(72小时连续试运负荷率≥95%)。
数据来源: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文件、生态环境部环评批复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报告。
-
行业新闻2025-05-09
-
行业新闻2025-05-09
-
公司动态2025-05-08
-
行业新闻2025-05-07
-
行业新闻2025-05-06
-
行业新闻2025-04-30
-
行业新闻2025-04-29
-
行业新闻2025-04-28
-
行业新闻2025-04-27
-
行业新闻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