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湖北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首仓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水电工程领域实现两项重大技术突破:全国首座小粒径堆石混凝土大坝成功实施,以及抽水蓄能电站首次采用堆石混凝土作为1级挡水建筑物主坝坝型。该工程由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集团投资建设,是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重大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86.77亿元,计划2027年实现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28年全面投运。
工程定位与技术参数
湖北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大别山革命老区,距武汉市直线距离约120公里。枢纽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组成,总占地面积197.25公顷。下水库大坝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93米,坝顶长度309米,设计总混凝土量20.9万立方米,其中堆石混凝土占比62.7%(13.1万立方米),主坝坝体采用C20堆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20兆帕,抗渗等级W8。
工程创新性将堆石块体最小粒径从传统标准的40厘米压缩至20厘米,破解洞室小粒径开挖料难以作为堆石料利用的难题,洞挖料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5%,减少弃渣量约12万立方米。大坝基座首仓混凝土浇筑方量1026立方米,单次连续浇筑时长30小时,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掺加粉煤灰(掺量25%)及改性PVA纤维(掺量0.9千克/立方米),入仓温度严格控制在12℃以下,浇筑层厚1.5米,间隔期7天。
地质条件与施工突破
工程区域地质构造以寒武系砂页岩为主,岩体饱和抗压强度85-120兆帕,渗透系数1.5×10⁻⁶厘米/秒。地下厂房洞室群埋深380-450米,主厂房跨度26.5米,高度54.2米,围岩类别以Ⅲ类为主,局部为Ⅳ类。施工期间揭露断层破碎带3处,最大宽度2.8米,采用超前管棚支护(直径108毫米,间距0.3米)结合双液注浆(水灰比0.8:1)加固方案,注浆压力3-5兆帕,渗透半径达2.8米。岩芯采取率91.2%,岩石质量指标(RQD)平均82.4%,顶拱最大变形监测值7.3毫米,低于设计允许值12毫米。
施工团队攻克三大技术难点:其一,研发小粒径堆石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级配优化为5-20毫米(占比40%)、20-40毫米(占比60%),坍落度控制在140-160毫米;其二,应用AI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堆石入仓密度,确保堆石体孔隙率≤22%;其三,采用微震监测预警系统,在坝体布设32个传感器,预警岩体变形精度达毫米级,累计规避施工风险47次。隧洞掘进采用硬岩隧道掘进机(TBM)技术,月进尺320米,较传统钻爆法效率提升40%。
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
项目严格执行《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要求,实施四大生态工程:表层土剥离总量42万立方米,建设5处防尘网全覆盖临时堆存场,配套喷淋抑尘设施;布设三维植被网18万平方米,种植狗牙根、百喜草等耐旱植物,覆盖度达95%;建设鱼类增殖站1座,规划年放流倒刺鲃、光倒刺鲃等土著鱼苗50万尾;施工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日处理能力1200立方米,采用“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艺,悬浮物去除率≥98%,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浓度≤50毫克/升,优于国家一级A标准
。
施工期间严格管控噪声污染,地下厂房安装双层隔音门(隔声量35分贝),厂界噪声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工程通过优化施工时序,减少林地占用面积18公顷,生态修复率100%。
工程组织与质量管控
项目建设团队由水电十四局牵头,投入管理人员228人、作业人员417人,累计完成场内道路建设28公里、地下厂房开挖18万立方米。施工质量管控体系涵盖材料检测、工艺标准与安全监测:钢筋、混凝土等主材抽检合格率100%,压力钢管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99.3%;地下厂房开挖轮廓面半孔率≥90%,超挖控制≤15厘米;布设收敛计、多点位移计等监测设备236套,顶拱最大变形值7.3毫米,低于设计允许值12毫米。
大坝混凝土浇筑前完成工艺试验12项,包括堆石入仓模拟试验、温控仿真分析等。施工过程中采用无轨滑模跳仓浇筑技术,混凝土脱模后立即覆盖土工布保温养护,养护周期28天,表面裂缝发生率≤0.1条/平方米。
经济效益与电网调节能力
工程静态投资65亿元,动态总投资86.77亿元,其中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占比34.6%(23.3亿元),施工辅助工程占比22.1%(14.9亿元)。经济评估显示,在容量电价650元/千瓦·年、电量电价0.25元/千瓦时的政策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部收益率(IRR)达6.8%,投资回收期22年。电网调节方面,电站投运后可提升湖北电网调峰容量4.3%,平抑80万千瓦级功率波动的时间缩短至15秒,7小时持续放电能力可满足黄冈市全域(2024年最大负荷385万千瓦)1.7小时的电力需求。
技术标准与行业贡献
本项目推动两项行业标准制定:《小粒径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明确骨料级配、孔隙率、温控等关键技术指标;《抽水蓄能电站堆石混凝土主坝设计导则》规定1级挡水建筑物坝体抗震设防烈度、渗透稳定性等要求。工程形成的《超深埋洞室群智能施工工法》等5项技术成果,已在华中地区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地下厂房开挖月进尺提高至65米,较传统工法提升28%。
(数据来源:湖北省发改委核准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施工日志)
-
行业新闻2025-05-09
-
行业新闻2025-05-09
-
公司动态2025-05-08
-
行业新闻2025-05-07
-
行业新闻2025-05-06
-
行业新闻2025-04-30
-
行业新闻2025-04-29
-
行业新闻2025-04-28
-
行业新闻2025-04-27
-
行业新闻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