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名单公示,全国23个项目获评试点,全省获评4个。济宁高新区申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基地企业数字化升级项目(以下简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项目”),位居全国第7、全省第1名。聚焦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如何撬动产业升级?记者进行了探访。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五大生产基地济宁而言更是如此。而济宁高新区作为济宁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虽已形成辐射带动兖州区、邹城市、曲阜市、微山县、梁山县、汶上县的产业集群架构,但仍急需一张无形的“网”,把企业间、区域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为加快抢占制造业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的新赛道,济宁高新区将“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山东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选定为项目基地,基地囊括规上工业企业169个、单项冠军企业13个、高新技术企业117个,穿起了域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链条。在此基础上,项目明确了以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推股份”)等龙头骨干为核心,构建起“1+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即建设“1”个云存储大数据中心,“1”个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N”家企业开发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记者在设于山推股份的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指挥中心看到,域内链条企业的设备运行状况、原材料供给采购情况、技术难题的联合攻关情况等都一目了然,平台除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庞大的云数据存储空间,更预设有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BOM(物料清单)等数字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利用基础系统完善符合自身需求的智能升级方案,并与平台企业实现人才、技术、物料配给、市场信息等线上交互。 工业互联网穿企成网,基地企业很快享受到了数字赋能带来的红利。8月18日,全球首台无人驾驶推土机正式在山推股份亮相,并在江铜矿山生产中得到了首次应用,这一实现了推、铲、平、运、集一体化精准操控的数字产品,正是基于平台建设完成的。“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不仅纳入了上下游链条企业,还引入大量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这为我们的新品研发,尤其是新一代数字化产品的推陈出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山推股份总经理张民介绍,围绕平台建设,山推股份已接入设备40137台(套),工业协议兼容适配数量达到10种,开发工业模型数量18个服务,带动上下游企业18家。 “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为行业内工业互联网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济宁高新区管委会总经济师黄伟鹏表示,传统企业“加数腾飞”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平台将进一步从树立行业标杆、产业链上下游辐射、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国产化贡献、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成为转动制造业数字转型的关键“齿轮”。截至目前,平台用户量已达5000余个,各级用户登录、操作日志30000余条。
本文转自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原网址https://www.cdiisp.com/#/info/newsInfoList2?currentMuau=214846892054577152&id=214843527836893184&showDetail=2&infoId=477500667443970048
-
行业新闻2025-07-04
-
行业新闻2025-07-03
-
行业新闻2025-07-02
-
行业新闻2025-07-01
-
行业新闻2025-06-30
-
行业新闻2025-06-27
-
行业新闻2025-06-26
-
行业新闻2025-06-25
-
行业新闻2025-06-24
-
行业新闻2025-06-23